羞辱调教荡女高h_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高清午夜毛片_60分钟日韩床大片免费观看

徽茶文化

3424

2015-04-10
徽州茶人小傳:汪舜民

汪舜民(?~1507),字從仁,號靜軒;徽州婺源大畈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進士,授行人,擢御史,出按甘肅。后任江西按察僉事;正德二年改蒞南京都察院卒于道。汪舜民有才略,矯以風節自勵;程敏政稱之為“吾州之杰”。步入官場后政績卓著,勤勉廉潔,凜不可犯,居官三十年俸入無所私;為四方百姓所擁戴。汪舜民著有《靜軒行稿》、《增援類編》等書;弘治十五年(1502),主持纂修《徽州府志》十二卷。

 

汪舜民纂修的《徽州府志》,對徽州茶記載頗多;然對徽州茶的品類及茶稅征收等,記錄尤為詳實。如茶品“舊有勝金、嫩桑、仙枝、來泉、先春、運合、華英之品。又有不及號者,是為片茶八種。其散茶,號為走林,為羅公;又其次者,為開園,為軟枝,為大號。名雖殊,而實則一。”而“近歲茶名有雀舌、蓮芯、金芽”等。他在《徽州府志》中還有:“黃山產茶始于宋之嘉佑,興于明之隆慶;”“黃山云霧,產于徽州黃山”的記錄。由此可知黃山在宋代開始產茶,至明代時已有云霧茶且頗有名氣;然真正的黃山毛峰是清光緒元年(1875),由徽州茶商謝正安創制問世。

 

從汪舜民纂修的《徽州府志》中可以發現,茶稅是歷代王朝的主要財政來源,至明代時已關乎國計民生;因此,茶業分官茶、商茶,官茶儲邊易馬,并設立“茶課司”以專司管理;而且是“鬻茶多則有引,少則有由,俱有課”。茶課,就是茶稅;茶課鈔,就是茶課收交的現錢。“茶引”是茶商納稅后由官廳發給的運銷執照,“茶由”是發給買賣零茶的茶商。明代茶法是上承宋元,下啟清代,是古代中國茶法發展史上重要的一頁;在實現國家、商人和民眾利益之間的平衡上,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提供了可咨借鑒的經驗,也值得研究和思考。所以,當茶葉經濟地位不斷上升,與鹽、鐵等經濟產物一樣重要時,就會被記載于正史的食貨志。所以,《徽州府志》卷三(食貨二?財賦)就有了徽州茶課征收情況的詳細記載。

 

明代茶葉稅收主要是以實有茶株按比例“抽稅”,這種“茶株課鈔”就是對“茶戶”征收的茶課(稅)。《徽州府志》記錄了徽州“以乙巳年(1365)委官于產茶府縣點數株數而取其課。本府茶株共一千九百六十五萬株,每十株官抽一株,計一百九十六萬五千六百一十株(二分)四。每株科牙茶二錢五分,葉茶一兩七錢五分……”。這里記載的“牙(芽)茶”與“葉茶”是指茶葉的粗細之別,“牙茶”是細茶,見芽不見葉;“葉茶”則是新葉初長成。當時,團餅茶等漸漸衰微,芽茶和葉茶已成為茶葉生產和消費的主要茶類。所以,從《徽州府志》中,不僅可以了解當時徽州府各縣稅課局(司)、閘辦、隨辦的設置情況及稅課的名目;也可以了解明代經常變化的茶稅征收方式;如折色交茶,如改征折銀或折鈔以及“茶引由易鈔”等。同時,《徽州府志》還記錄和反映了古代傳統茶業在明代轉折時期徽州制茶技術的變革。

 

 汪舜民纂修的《徽州府志》,是研究明代徽州茶的重要史料;其記載的諸多茶業信息等,將有助于人們對徽州茶有更為深刻、全面的認識……。

Copyright 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7936號-1   技術支持:黃山智慧城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