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辱调教荡女高h_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高清午夜毛片_60分钟日韩床大片免费观看

徽茶文化

2808

2016-05-02
徽州茶人小傳:吳 旦

    吳旦,徽州休寧人。吳旦的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但他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刊刻了陸羽的《茶經》,從而使他在中國的茶文化發展史上留下了聲名;吳旦刊刻的《茶經》被稱作是“嘉靖壬寅竟陵本”,也是中國茶史上第二個單行本《茶經》。吳旦在《刻茶經跋》中說:“予聞陸羽著《茶經》,舊矣,惜未之見。竟陵,于龍蓋寺僧真清處見之。三復披閱,大有益于人。欲刻之而力未逮。乃率同志程子伯容,共壽諸梓,以公于天下,使冀之者無遺憾焉。刻完敬敘數語,紀歲節于末簡。”

    吳旦在任新安縣令后學時,聽說竟陵龍蓋寺有《茶經》的手抄本,他就從新安來到龍蓋寺拜訪真清;因為吳旦與龍蓋寺主持真清同為徽州人,所以,真清將手錄的陸羽《茶經》借給了他。吳旦如獲至寶,反復品讀,并萌生了將《茶經》刻印出來的念頭;而當時的吳旦卻是“而力不逮”,于是與同行的程容商量,希望能夠共同謀劃刻印,使陸羽的《茶經》能傳世天下,讓希望讀到《茶經》的人都能“無遺憾焉”。而吳旦在客旅龍蓋寺時,正是寺中大肆刊行《茶經》文集的時候;從時間上判斷,應該是真清輯校的《茶經》后續印制與裝訂的階段。所以,吳旦得以先睹為快,看到了已經成冊的《茶經》。為了使自己刊刻的《茶經》有別于真清等人的版本,吳旦沒有收錄魯彭與汪可立的序跋,而是自己題跋刻于書后;而這個題跋的雕版由真清保管并存留在龍蓋寺。同年,新安人汪世賢亦為吳旦的刻本寫了后序。時今,這本被人稱作為“明嘉靖竟陵本”的吳旦刻本,存在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內。

    吳旦還有《水辨》、《茶經外集》等刻本。然他卻是創造性的將《水辨》、《茶經外集》附刻在《茶經》之后;以致后人在刊刻《茶經》時,也是“亦因襲之”。其實,吳旦的《水辨》只有一千字左右,三段內容的標題都清楚的表明“唐江州刺史張又新煎茶水記”、“宋歐陽修大明水記”、“浮槎山水記”;也就是說,《水辨》是摘錄張又新、歐陽修兩人的三段“水記”文字而成。而吳旦編輯的《茶經外集》,則是他附刻在“嘉靖壬寅版”《茶經》之后的茶詩集。《茶經外集》輯錄了唐人茶詩五首,宋人茶詩一首以及明代茶詩34四首;其中的19首茶詩作品,主要是文人名流對徽州真清到龍蓋寺后,翻新寺廟并獻出《茶經》手稿的敬仰之意和有感而題;如《聞清公從新安來大新龍蓋寺春日同夢野過訪》、《游西塔院逢清禪師次韻》、《過龍蓋寺清禪師》等。而這種茶詩雅集也集中地體現出茶人對陸羽的敬仰及對真清的肯定和贊賞。同時,吳旦的《茶經外集》還選編了新安余一龍的《書西禪寺陸羽亭》和新安程子諫的《題西禪茶井》茶詩;這無疑是明時徽州茶人在茶事活動中的真實記載。

    陸羽《茶經》中的深刻寓義主要是通過“以茶論道”,將儒家思想之核心的“仁義、中庸、和諧、道德”融于茶事之中,給人以智慧的啟迪、精神的培育和人格的創造。而吳旦在《刻茶經跋》云:“三復披閱,大有益于人”;這應該是受陸羽《茶經》中所蘊藏的深刻寓意所感動,出自肺腑而發出的感慨!
Copyright 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7936號-1   技術支持:黃山智慧城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