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羽吉(1632~1680),名儀,號山漁,又號髯公;徽州歙縣人。據史料記載:郝士儀“既久客江都,無田產以養母,乃以魚鹽之業,聊代負米,將身隱于市焉。其形于篇者,至性纏綿,油然足以感人,而一以唐人風調為宗”。郝羽吉雖然是一位以販賣魚、鹽為生的商人,然他卻是喜茶愛茶還寫詩,且是“至性纏綿”;惜其集已早佚矣。其友孫枝蔚《溉堂文集?郝羽吉詩序》中有:“新安郝羽吉,不獨詩人,固今世隱逸之士也。自少時,負穎,異之姿;能澹于聲勢。”孫枝蔚還有《謝郝羽吉惠茶》詩曰:“虎丘三月曾停舫,惠水他時喜滿鐺。”他在收到郝羽吉寄贈的茶葉后,情不自禁的停舫取水泡茶,不僅是茶、水滿鐺;而且是品嘗時的愉悅也是“喜滿茶鐺”。孫枝蔚的許多茶詩,都記載了郝羽吉惠贈茶葉及自己品飲的感受。
“郝髯陸羽無優劣,茗槚微茫觸手別。靈物堪令疾疢瘳,今年所貯來年啜。憐予海岸病消渴,遠道寄將久不輟。”這是泰州布衣詩人吳嘉紀的茶詩,詩中說可以匹敵“茶圣”陸羽的“郝髯”就是郝羽吉;也是吳嘉紀詩歌唱和的知己好友。郝羽吉亡故時,吳嘉紀作《悲髯公》(卷十)以示紀念;從詩中“悲髯公,肺肝厚,二十五年事老友”可知,二人相識始于順治十三年。此后除交游唱和外,“尤篤念野人貧乏,時出粟與布周之。”郝羽吉每年都會給吳嘉紀寄去財物及茶葉等。正是郝羽吉的常年援手,使吳嘉紀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得到了溫暖的慰藉,以致他一家老少得以在海濱陋室中渡過了一個個清貧而又不乏歡樂的日子;每每憶起總是熱淚盈眶且作詩記之。充滿了感激之情的悼詩還有《郝羽吉寄宛陵棉布》、《郝羽吉寄梅》、《送郝羽吉》等等;字里行間,無不有著作者的真情實感。如《詠古詩十二首贈郝羽吉》詩曰:“茶味世不識,濁俗何繇醒?鴻翼覆野啼,陸羽真天生。飲啜道遂廣,荈蔎辨尤精。采摘谷雨前,歸來山月明。夜火喧僧舍,幽芬淡人情。吳楚幾原泉,氣味本孤清。汩沒山谷里,幾與眾水并。逢君一鑒賞,人間盡知名。至今品題處,滴溜寒泠泠。”吳嘉紀說郝羽吉能夠辨別各種茶味,并稱贊他是品茶的鑒賞專家。在郝羽吉辭世次年的春茶上市時;吳嘉紀又滿懷思念之情寫了《茶絕懷郝二》詩;他懷念郝羽吉每年惠寄松蘿茶,時今聞斯人已去,再也得不到那美輪美奐的茶了,再也得不到朋友溫馨的照顧了……。“三徑蓬蒿一老身,愁聞谷雨是今晨。自從郝二夜臺去,空椀空鐺干殺人。”“箬簍鉛瓶封且題,頻年千里寄柴扉。數錢今日與山店,買得松蘿忍淚歸。”由吳嘉紀詩可以看出,他能常喝到徽州茶的原因,是因為郝羽吉的饋贈;他的詩友從事商業活動,同時也傳布徽州茶風尚,這讓生活窘迫的吳嘉紀能夠屢屢品嘗到美滋美味的徽州茶。
郝羽吉行賈于徽州、揚州、泰州地域,為人慷慨大方并以茶交友;這顯示了徽商并不止是翻滾于錢堆之中,也熱衷于文化審美的生活品味;尤其是提倡風雅,活躍于經濟以外的茶文化領域。郝羽吉是一個商人,卻表現出良好的儒家倫理并閃耀著文化的光亮;這是值得人們稱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