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辱调教荡女高h_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高清午夜毛片_60分钟日韩床大片免费观看

徽茶文化

2741

2016-08-06
徽州茶人小傳:汪承霈

    汪承霈(?~1805),字受時,一字春農,號時齋,別號蕉雪;徽州休寧上溪口人。他善古文及書法,書畫的山水、人物、花卉無一不精;尤擅長指畫,其《江村歲朝圖》極工致。汪承霈是乾隆十二年(1747)舉人,官至工部右侍郎、兵部尚書等;著有《松泉文集》等。

    汪承霈的一生經歷了乾隆所謂“十全武功”的整個過程,親眼目睹了乾隆的治國手段,也親身感受了乾隆惠予其父汪由敦的榮耀。由于常在宮內走動,所以他創作了一些圍繞乾隆朝發生大事的作品;而《千叟宴圖》就是為迎合“十全老人”乾隆宴請60歲以上老人情景的作品。這幅《千叟宴圖》橫披,紙本、設色,縱91.2厘米、橫151厘米;畫幅右上楷書一行:“乾清宮千叟宴圖”,右下款署“臣汪承霈恭畫”。千叟宴的一項重要程序就是茶宴。大宴開始,第一步就叫“就位進茶”,樂隊奏《丹陛清樂》,膳茶房官員向皇帝父子先進茶各一杯;皇帝飲畢,再分賜王公大臣共飲;被賜茶的王公大臣接茶后原地行一叩禮,以謝賞茶之恩。其后,諸皇子乃出率諸皇孫及宗室子弟50余人,親執爵觴為老人倒茶。這道儀式過后,方能進酒、進肴。在宴會之后,皇帝還要向一部分老臣、王公、顯貴賜御茶及所用過的茶具。

    千叟宴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飲茶。而清宮的飲茶習俗,是以調飲(飲奶茶)與清飲并用。清初是按旗俗以飲奶茶為主,后期逐漸改為以清飲為主。故在千叟宴上,會出現“麗人獻茗”的君山銀針和“告別香茗”的楊河春綠等茶品。自唐以來就有“茶在酒上”之說,這在千叟宴上得到了體現;千叟宴將“以茶表敬意”、“以茶明倫序”及“以茶會友”的茶禮儀推向空前。皇宮茶事以清代為代表,清代又以乾隆時期最盛。據說有大臣奉迎乾隆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卻幽然接道:“君,不可一日無茶”。所以,既好飲茶,又愛作詩的乾隆效仿宋朝,把茶會開在了紫禁城。當然,在這樣莊嚴的氣氛中飲茶,自然是既沒有林泉野趣,也沒有文人風雅;估計茶水下肚,連什么滋味都品不出來了。但這時的茶早已不是潤喉之物,而是作為宣揚教化的象征。因為宮廷茶事高深,直接與朝廷文事、教化、禮儀結合,且茶儀多用于尊禮、視學、經筵等。

    汪承霈畫的《群仙集祝圖》,設色,縱27厘米,橫235 厘米;是一幅以水仙花為題材的作品;但一些網站和出版社卻是“張冠李戴”,將姚文瀚的《賣漿圖》錯認是汪承霈的《群仙集祝圖》;還有一些所謂的專家,竟以汪承霈的《群仙集祝圖》來無端解讀姚文瀚《賣漿圖》中的“斗茶”情景。《群仙集祝圖》和《賣漿圖》,都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但是,汪承霈《群仙集祝圖》畫的是水仙花,與茶無涉;而姚文瀚《賣漿圖》畫的只是“賣漿”;(盡管古文的“漿”字可以概括各種飲料,但不能說“漿”就是茶);然姚文瀚自己也不認為他畫的是“斗茶”。汪承霈似乎沒有留下茶詩茶文,他只是“侍臣昔歲恰扈蹕,秀筆留壁供清娛;”然他的《千叟宴圖》,不僅使人領略了“千叟共飲一杯茶”的宏大場面,也讓人透過畫面知曉了故宮茶事的一段秘聞…… 
Copyright 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7936號-1   技術支持:黃山智慧城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