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禎錡(1811~1873),乳名奎熙,字世恩,號律均,徽州績溪上莊人。胡禎錡有子五人,分別是祥蛟、祥谷、祥紀、祥紱、祥佑;祥蛟為長子,也就是胡適父親;名傳,字守之,號鐵花。胡傳在自撰《胡鐵花年譜》中國說:“余家世以販茶為業,先曾祖考創開萬和字號茶鋪于江蘇川沙廳城內,身自經理,藉以為生”。
胡禎錡在掌管祖父胡德江創辦的“萬和”茶號及父親胡錫鏞增設的茶分店時期,也是胡氏家族的茶業進入了一個新的、迅速發展的階段。由于胡禎錡經營有方,“萬和”茶號不僅在有了規模較大的分店,并且撥款在上海華界與他人合股開辦了“瑞馨泰”茶莊等;在胡氏家族茶業務葉最興盛時,除了有“萬和”茶號外,還有四個“茂春”茶號,一個“嘉茂”和“茂興”茶號,還有一個“瑞馨泰”茶莊、一個雜貨店以及一個徽菜館。然胡禎錡“曾執掌父遺茶業,一度衰微。”他的業茶經歷可謂是多災多難,跌宕起伏,然他卻是艱苦創業,砥礪前行,鍥而不舍……。道光二十三年(1843),胡貞锜在經營“萬和”老茶店的同時,于上海寶山高橋鎮設立了“茂春”茶號;不久,上海紅頭賊(太平軍,下同)起,“茂春”茶號不幸毀于兵火。到咸豐六年(1856)時,紅頭賊已平,戰火剛剛平息,胡貞锜遂于上海大東門外恢復經營“茂春”茶號。翌年,胡貞锜于上海城外王家嘴開設了一家“茂春”茶號;到了咸豐九年(1859),胡貞锜在江蘇川沙北街新開設了“嘉茂”茶號;第二年又增開了“茂興”茶號。但是,他未曾料到,咸豐十年(1860)七月,賊至滬,“茂春”茶號又一次被戰火毀滅;而七月以后的川沙、寶山兩處“萬和”茶分號,竟然是兩次遭遇兵火摧殘。至此,胡貞锜的茶業、房產等均損失慘重。然而,不服輸的胡貞锜又于咸豐十一年(1861)先是復辦“茂春”茶號,爾后又再次在寶山高橋鎮復辦“茂春”茶號。然而,當年的十二月,戰火伴隨著災難又一次襲來,川沙、寶山兩處的茶號再一次遭受了滅頂之災,以致胡氏家族的“產業均失”。盡管胡貞锜與其長兄胡貞鑄通力協作,努力維持“萬和”茶號并先后擴充茶店六處,然在大災大難的重壓之下,胡貞锜顯然是有著精疲力盡的感覺;尤其是在“咸豐之‘太平天國’時期,上海至鄉路阻塞,家中所購茶葉百數簍, 被賊掠走,共計損失二干八百金,皆貸于親友,負債在身。”胡傳說父親奎熙公“十余年間,竭力經營,外償積久,內給一家衣食婚娶之費,復擴而充之”。當胡氏家族的茶號及店、鋪在戰亂迭起的十余年里旋設、旋毀于兵燹時,胡貞锜的努力可謂是前功盡廢,他的家產也似乎是財竭力盡。到1873年胡貞锜離世時,胡氏家族的產業只剩下了上海、川沙的兩處茶鋪。據胡適回憶,到光緒六年(1880)時,這兩處茶鋪總值合銀元3000元,是胡家兄弟四房老幼20余口衣食的來源。也就在這一年,胡貞锜兒子胡傳與叔祖們分了家,川沙這一處的茶店家業歸于胡傳一脈門下……。
胡適曾經稱贊徽商為“徽駱駝”,意在形容徽商堅韌不拔、刻苦耐勞且有負重致遠、跋涉不止的精神;然他的祖父胡貞锜就是這樣的“徽駱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