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辱调教荡女高h_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高清午夜毛片_60分钟日韩床大片免费观看

徽茶文化

11542

2017-06-05
徽州茶人小傳:胡炳衡

       胡炳衡(1873~1920),又名炳恒,徽州績溪龍川人。胡炳衡是績溪龍川胡氏家族第46世,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四。胡炳衡喜讀詩書,“畢業于國立工業學校,初在商會任事,時不相投而棄,后易商。”他與二哥胡炳華參與泰興黃橋、靖江季家市和泰縣姜堰等地的茶莊商務,成為父親胡樹銘的幫手,并在姜堰東大街設立“東源泰”茶莊。  

       胡炳衡在父親逝世后與二哥胡炳華共同繼承了祖遺產業,兄弟倆根據家族茶莊茶務的情況,采取調整人事,嚴格規章,分開經營的策略;倆人結伴于民國初年(1912)到姜堰,恢復老招牌的“胡源泰”茶莊,交由胡炳衡掌管;在姜堰東大街東當鋪對門,新設了“胡震泰”茶店,交給胡炳華負責。胡炳衡、胡炳華兄弟二人在艱難的營商經歷中,深感徽州商幫在“三泰”雖有名氣,但因店自為營,勢單力薄,難以形成對外幫商賈的抗衡力;且由于同鄉同行的無形競爭,又使得鄉誼漸淡,缺乏扶助精神;長此以往,將會對本幫的經營帶來不利的影響。為團結徽州旅泰商人,聯絡鄉誼,以謀共同發展;經兄弟兩人倡議并與同鄉的洪、方兩姓聯合發起,組織徽州旅泰商人成立同鄉會,設立了新安會館;會館置有館舍十余間,水田十余畝,并興建新安公墓一處。同鄉會的建立,強化了徽州商賈在蘇北的競爭力,促進了徽商在“三泰”地區的發展。他們在建立會館的同時,還會同姜堰商會在壩口南側西面建起了“義茶亭”,兩側還掛有一副“誠能感格上通霄漢,信會取悅下達平川”的對聯。

       胡炳衡和許許多多的徽商們一樣,熱心所在地的公益事業,奉行“欲把名聲充宇內,先將膏澤灑人間”的信條。當年在泰縣小白米鎮西的古運鹽河上,胡炳衡聯絡豬行老板樂子生、草行老板王寶芝,三人共同捐資于民國八年(1919)建成了“三元橋”。對此義舉,泰縣文人于燕伯《小白米重建石橋》作詩說“曾記三元是木橋,當年舊制已全消.而今借得他山石,西鎖淮流接海潮。”小學校長丁蜀喬也有《贈胡源泰》詩曰“績縣本來是故家,綠葉青枝走天涯,生平不喝長壽湯,勸君多飲珠蘭茶”。此后,胡炳衡又捐資擴建泰縣學校,重修黃橋“南壩橋”,修好后改名為“文明橋”。胡炳衡等姜堰徽商還積極捐款疏浚河道、建殯房、置義冢等;真是經商一方,造福一片。胡炳衡的妻子陳啟秀,家族里人稱“四嬸”,后輩們則稱她“四老太”;她“三泰”地區績溪胡氏茶業承前啟后的關鍵人物;在胡炳衡、胡炳華相繼離世,胡氏茶莊陷入危機的時刻,“四老太”毅然站了出來。她臨危不懼,鎮靜自若,主持5爿茶莊店務,統攬家事、店事,突顯出一個女強人的才干。在胡炳華之妻卯夫人的協助下,“四老太”肩挑經營重擔,重金聘請經理,健全管理制度,潛心經營,使各店業務很快就走上正軌,僅半年時間,便扭轉了虧損局面。

       回顧胡炳衡和胡炳華在姜堰的經商之路,真是歷經坎坷和艱辛,然在他們艱苦創業的輝煌歷程中,卻是處處體現出“徽駱駝”和“績溪牛”的商而好儒,誠實守信,積德行善,精誠團結以及與時俱增、鍥而不舍的開拓創新精神! 

Copyright 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7936號-1   技術支持:黃山智慧城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