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辱调教荡女高h_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高清午夜毛片_60分钟日韩床大片免费观看

徽茶文化

3472

2017-07-29
徽州茶人小傳:吳景超
    吳景超(19011968),字北海,徽州歙縣岔口人。其家庭經營茶業,頗為富裕。其父吳瀚云為晚清貢生,熱心于公益事業,捐資興學、筑路修橋等,一向不遺余力。在家族的資助下,吳景超于1914年就讀于南京金陵中學,翌年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3年夏赴美留學,先后在明尼蘇達、芝加哥大學攻讀社會學,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著有《都市社會學》等。

    1919年,吳景超在清華《癸亥級刊》上發表了《皖歙岔口村風土志略》,此文藉由生于斯長于斯的生活體驗;所以他在序言中深情款款地說:“人無不愛其故鄉,凡有血性者皆然也。岔口,余之生長地也,其地山清水秀,風俗淳樸,余自束發以至成童,皆度歲月于是。及長,離鄉他適,然每逢佳日,心中輒懷故鄉弗能忘。因就記憶所及,著為是篇……”吳景超在《皖歙岔口村風土志略》文中指出:“徽州物產以茶葉最為著名,蜚聲中外……”自唐以降,徽州茶區之廣,茶品之多,出口之盛,素負盛名。而歙縣岔口亦是茶葉、蠶繭、菊花等農特產品的主要產地之一。及至晚清時期,岔口曾出現過著名的茶葉巨商,其中不少人都從事外銷的洋莊貿易。如,自其童年起即隨父、兄在屯溪經營茶葉的吳榮壽,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子承父業,在屯溪開設了怡春、永原、華勝等茶號,精制“屯綠”出口并獲得了巨大眾的利益。

    吳景超出身于茶商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對茶葉的加工制作以及經營狀況等,了解頗為細致。尤其是關于家鄉的茶葉貿易,更是了然于胸;所以,他對岔口洋莊茶號的數量、茶葉制作、運輸方式、資本規模及融資方式等,都有簡明扼要的概述。他指出:“茶之出類,頗為不少。村中有洋莊茶號六家,每年收集村中及他鄉之茶葉,制為洋莊,運往滬上,銷與外人。開設茶號,需資甚鉅,而村人有充厚資本者,絕無僅有。曩時皆由滬上茶棧放水腳,或息借莊款,以應需用。年來金融緊迫,茶棧及錢莊,多不愿放款,村中茶號,以此停止或減少營業者,已非一睹矣。”而當時茶葉市場也是“銀根吃緊,航路阻礙,洋莊不甚行銷”的狀態。從中亦可見,岔口雖然地處偏陬一隅,但它卻與中國的茶葉市場乃至整個國際茶葉經濟聯系在一起。同年6月,年屆弱冠的吳景超又發表了《洋莊綠茶之調查報告》。當時,徽州茶號約計二百余家,大致可分為“店莊”和“洋莊(內銷茶葉稱“店莊”或“土莊”,出口貿易的叫“洋莊。)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文中對于茶號當時的工價尤為關注,這無疑也是頗有價值且值得研究的茶業經濟信息;以擇茶為例:“茶號收茶百余石,即可開工。工人有三種,多寡視號之大小而異。大號約有烚工二百人,揀工六百人,作工八十人。小號則烚工不過數十人,揀工不過百余人,作工不過十余人耳。……揀工皆本地女人,工價視揀茶之多寡而差,自數十文以至百數十文不等。”

    吳景超《洋莊綠茶之調查報告》,是對徽州一個鄉村的茶事作了多角度的細致描述,其中不乏對洋莊的詳實記錄;想來,這不僅是游子對于故鄉茶葉的熱愛和關切,也是一份珍貴的徽州茶業史料……
Copyright 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7936號-1   技術支持:黃山智慧城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