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鑒源(1902—1959)徽州婺源沙城人。他出生于一個茶商的家庭,其祖父原是一家茶號的帳房先生,后來自己經營做了業茶的小老板。到了父輩鄭煥章時,鄭家又先后開設了茶莊和錢莊,于是就成了當地的大戶人家。鄭鑒源是家族中的優秀才俊,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新學教育;在幫助父親打理茶莊的經營管理中,又錘煉出思想敏銳、精明強干的特質和處事穩重的風格;他不甘于守在家鄉的小茶莊里,決心到上海的大碼頭去打拼一番事業。在父親與家族的支持下,他先到上海進行了考察與選址;在熟人指引下,他最終選擇了毗鄰上海外灘的十六鋪碼頭商業街的兩間店面作為茶鋪。
鄭鑒源初到上海時,盡管有著祖、父兩代的人脈基礎,但想搞出一個自己的公司并發展業務,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他先到安徽上海同鄉會、茶葉同業公會以及徽幫前輩處“拜碼頭”,取得了立足上海灘的人脈關系后,他再與滬上茶葉界建立了密切的業務聯系。兩年后的1922年,在上海寧波路和南京路,“鴻怡泰潤記”的茶號正式開業;這一年鄭鑒源20歲。一心想把“鴻怡泰潤記”的茶號叫響的鄭鑒源,首先是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他清楚的認識到,包裝對銷售的作用是很大的;于是請行家設計了馬口鐵材料的罐裝新包裝;推出了新的雙獅地球牌商標。他不僅在鴻怡泰商標上標出了茶號位置:在“大自鳴鐘”(現西康路長壽路)對面;還配有中、英文說明。同時,商標上還印有“風生兩腋”、“香滿一甌”對聯。據傳:“鴻怡泰”茶號的新包裝一經推出,投放到店鋪的罐裝茶,第一天便被搶售一空,而且在市場上也是反響火熱……當時的老上海人都知道,位于大自鳴鐘對面的上海鴻怡泰茶號和雙獅地球牌茶,名氣非常響,質量“頂特了”(上海方言:頂級);以致當時上海的小開們有一句流行語說:“吃凱司令、喝鴻怡泰”。1936年,“鴻怡泰”茶號選送的茶葉參加了費城世博會并獲得了甲等大獎。1939年,鄭鑒源在上海成立了中國茶葉貿易有限公司。當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海運封鎖,外貿出口極其困難時,鄭鑒源卻在屯溪成立“建中”貿易公司,與上海的“鴻怡泰”一起參與內貿競爭。抗戰結束后,鄭鑒源又在上海開設第一、第二制茶廠,并且在遂安、紹興、杭州等地設茶廠五處,努力經營箱茶出口;盡管當時茶葉貿易低落,他卻是利用許多廠商低價拋售商品之機,購進大批“龍頭白布”,采用以貨易貨的方式,到贛浙皖各莊口大量收購毛茶。1947年末,法國龐大的經濟團抵達上海,洋行發布了代理出口大批量茶葉的信息,許多茶業老板頓時手忙腳亂,到手的大買賣想做卻做不成。而鄭鑒源將頭年收購的茶葉全部售出,著實狠賺了一把。法國專家對這位中國茶商甚為嘆服,稱他是“中國的茶葉大王”。
鄭鑒源曾先后擔任上海市茶葉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中國茶葉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同濟善會理事長、婺源旅滬同鄉會理事長等職。眾多的頭銜顯示了他在商界和社會上的地位以及雄厚的資本、極高的威望;所以說:“鴻怡泰”老字號,是徽州茶商心中抹不去的一段美好的回憶……